诺安基金重回大众视野
过去这半年啊,A股在政策支持和科技产业发展的好消息共同推动下,终于迎来了一波久违的结构性行情。
而一直比较低调的诺安基金呢,也因为旗下的好几只科技主题基金净值猛涨,再次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就拿诺安基金曾经的明星产品——诺安成长混合来说吧。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到今年3月26号为止,这只基金近半年的收益率达到了43.06%,远远超过了同类基金的平均收益(17.35%)和沪深300指数的表现(6.18%)。在所有同类基金里排到了前5%,就是说进入了前5%的水平。
随着业绩的回升,最近诺安成长混合的期末资产净值也开始慢慢恢复增长了。从2024年第二季度末的159.46亿,涨到了第四季度末的196.08亿。
诺安基金的起起落落
诺安成长混合的规模变化,其实就反映了诺安基金这几年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之前啊,在“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的带领下,诺安成长混合从一只默默无闻的小基金,期末净资产才不到10个亿,慢慢变成了期末净资产超过300亿的大明星产品。诺安基金的整体规模也跟着迅速膨胀,特别是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从2020年一季度末的242.58亿猛增到2020年四季度的551.37亿,短短三个季度就翻了一倍。
不过呢,到了2023年9月,蔡嵩松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之后,诺安成长混合和诺安基金都开始走下坡路了。诺安成长混合在2020年四季度达到327.76亿的净资产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到2024年二季度期末净资产只剩159.46亿,直接“腰斩”了;诺安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也从551.37亿降到2024年二季度期末的333.85亿,净资产减少了217.52亿,缩水了差不多40%。
现在,蔡嵩松离开快两年了,诺安成长混合总算有点稳定下来的迹象,这确实是个重要的信号。那在蔡嵩松之后,诺安基金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呢?
诺安基金可以说就是前几年基金行业“造星时代”的一个代表吧。
蔡嵩松执掌规模曾达410亿
几年前,A股市场里机构抱团特别流行。那时候有大行情,基金公司就开始轮流“造神”,诺安基金就抓住这个机会捧出了“顶流”蔡嵩松。
说到蔡嵩松,投资时间超过五年的基民肯定都认识他。当时他说了一句“要做市场上最锋利的矛”,一下子就在圈子里火了。当然啦,他能大火也是有原因的。就拿他一战成名的诺安成长混合来说吧,这基金在他接手之前已经亏了好多年,但他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仓位,几乎满仓买了芯片股。结果呢,2020年“国产替代”的概念火起来了,之前被他大刀阔斧调整过的诺安成长混合也赶上了这波风口,他在接手一年半的时间里,让这只基金赚了200%,规模更是膨胀了十几倍!
在诺安成长混合做出成绩之后,他又陆续接管了诺安和鑫、诺安积极回报A、诺安优化配置这些基金。据统计,因为基民疯狂申购诺安成长混合,到2020年底,诺安成长混合的规模达到了327.76亿元的历史巅峰,诺安和鑫的资产规模也超过了82亿元,蔡嵩松个人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达到了410亿元!
诺安基金押宝蔡嵩松埋下隐患
随着蔡嵩松越来越火,他带火了整个诺安基金。就说混合型基金吧,蔡嵩松爆红之后,诺安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0年一季度的242.58亿猛增到年底的551.37亿,短短三个季度就翻了一倍多;而且诺安基金的整体管理规模也从982.56亿涨到了1311.72亿。
不过呢,诺安基金一开始捧红蔡嵩松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别的大公司都是“批量造星”,比如培养好几个明星基金经理,但诺安基金因为实力有限,就一门心思押宝在蔡嵩松身上。你看啊,2020年蔡嵩松最火的时候,他一个人管理的规模就有410亿,而当时诺安的混合型基金总规模才551.37亿,也就是说蔡嵩松一个人管的基金占了诺安混合型基金规模的将近八成。这就很危险了,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是蔡嵩松出了问题,诺安基金很可能也会跟着遭殃。
诺安基金的至暗时刻
最终,诺安基金为这种“赌博式”的操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23年9月底,蔡嵩松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把他在管的所有产品都交出来了,诺安基金遭到了重创。他们家的招牌产品——诺安成长混合的规模一直在往下掉;更没想到的是,2024年3月,蔡嵩松竟然因为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案件中被带上了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消息一出来,整个市场都炸锅了,有些媒体直接用“逃离诺安”当标题写文章。
蔡嵩松的事情确实对诺安基金影响很大,毕竟他和诺安基金之前的关系太深了。从规模上看,诺安成长混合在2020年四季度达到顶峰,净资产是327.76亿,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到2024年二季度,净资产只剩下159.46亿,直接“腰斩”了;诺安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也从551.37亿一路降到2024年二季度的333.85亿,净资产减少了217.52亿,缩水差不多40%。
其实早在2022年,监管就已经明确要求基金公司要逐渐摆脱“明星基金经理现象”,但诺安基金可能还是没完全调整过来,结果就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告别“造星运动”,公募基金进入团队作战新时代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公募基金需要引导管理人建立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资研究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投研人员的比例,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把投研能力好好积累和传承下去,别再过度依赖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
其实对公募基金这个行业来说,靠“造星”来吸引眼球、拉拢投资者、扩大规模的做法,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诺安基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蔡嵩松的事情发生后,他们开始反思,决定做出改变。蔡嵩松离开之后,诺安基金马上让新生代基金经理刘慧影接手他的核心产品,并且推出了“双基金经理制”,这样可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注重整个投研平台的支持,慢慢淡化了明星效应。
跟蔡嵩松时代那种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相比,现在的诺安基金更注重团队合作。媒体也报道说,邓心怡带领的投研团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杨谷这些资深人士负责宏观分析,刘慧影关注海外科技巨头的对标情况,左少逸则专注于技术自主的领域,这样就形成了“全球视野+本土深耕”的双轮驱动模式。这种协作的效果在风险管理方面特别明显。2024年,科技主题基金的平均回撤是21.3%,比蔡嵩松时期减少了差不多15个百分点呢。
诺安基金的反弹与隐忧
最近这半年啊,之前诺安基金的明星产品——诺安成长混合基金也开始慢慢稳住并反弹了。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到3月26号为止,诺安成长混合近半年的收益率达到了43.06%,远远超过了同类基金平均的17.35%,也比沪深300指数的6.18%高出一大截,在所有同类基金里排在前5%,算是很不错的成绩啦。
随着收益慢慢回温,诺安成长混合的期末资产净值也开始止跌回升。从2024年第二季度末的159.46亿涨到了第四季度末的196.08亿。
不过呢,虽然诺安基金现在有点起色了,但在“后蔡嵩松时代”,要想重新回到过去的辉煌还是挺难的。
为啥呢?一方面,虽然这半年来诺安基金旗下好几只科技主题的基金净值都反弹了不少,但主要是靠市场行情撑着的。就拿诺安成长混合来说吧,虽然不像蔡嵩松管理的时候那么单一地押宝芯片股了,但现在它的前十大持仓股基本上都是跟AI相关的科技股。说白了,还是把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一个行业上,只不过这个行业的重点从芯片换成了AI。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还是整个诺安基金,都很难摆脱蔡嵩松留下的影响啊。
诺安基金“弃股投基”货币基金规模暴增
另一方面啊,诺安基金之前被蔡嵩松那个“黑天鹅”事件搞得挺惨的。现在他们调整了方向,把重点放在了货币型基金上。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诺安基金的货币型基金规模从2020年一季度的551.46亿涨到了2024年四季度的1516.38亿,差不多翻了三倍!再看看以前最火的混合型基金,现在规模才391.19亿,虽然比之前低谷的时候回升了一点,但跟巅峰时的551.37亿相比,还是少了160亿。
总的来说呢,诺安基金曾经特别火,但现在虽然慢慢稳定下来了,可是在蔡嵩松事件之后,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路还很长呢。
